当前位置:技术支持 >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室内环境质量标准和监测相关 技术文章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室内环境质量标准和监测相关

点击次数:1283  更新时间:2020-09-17

十一假期即将到来,相比往年黄金周今年更让人担心的是,疫情是否会对旅游和出行产生影响。张文宏医生认为“我们每分钟都是安全的,但我们每分钟都有可能存在着不确定的、极小的风险。现在出门旅游,可以说接近100%的概率不会碰到xinguan病人,但是我们输入的风险始终会有,虽然这个概率极低,但是这个风险是有的。”

为了减少跨省出游的风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市内游、周边游,尤其是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展览馆等饱含知识与休闲并重的文化之旅。这类的公共场所通常是在室内,对于防疫控制来说也需要更为严格。为了应对旅游黄金周,做好美术馆等馆藏场所防疫工作,我们必须更好地把握场所室内环境质量与监测。

首先针对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其室内环境质量卫生早有国家标准。GB 9669─1996规定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和展览馆的微小气候、空气质量、噪声、照度等标准值及其卫生要求,具体标准如下:

同时GB 9669─1996也规定了馆藏场所的卫生要求:

2.2.1 使用面积超过 300m2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和展览馆均应有机械通风装置。

2.2.2 馆内采用湿式清扫,及时清除垃圾、污物,保持馆内整洁。

2.2.3 馆内禁止吸烟。

2.2.4 阅览室内不得进行印刷和复印,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2.2.5 厅内自然采光系数不小于1/6,人工照明应达到光线均匀、柔和、不眩目。

2.2.6 馆内的卫生间应有单独通风排气设施,做到无异味。

2.2.7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作其他公共场所使用时,应执行相应的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检测方法很难做到实时监测,智能传感器的出现为馆藏场所室内环境监测带来了更便捷的手段。蓝居博物馆、图书馆等馆藏场所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应用物联网技术,对馆内温度、湿度、光照、颗粒物(PM2.5/PM10)、二氧化碳、VOC、甲醛、噪音、氧气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采集所需要的数据,并将采集数据实时地传送给监控终端和显示终端,使管理人员及来客能够通过监控终端及多媒体显示屏查看环境数据。本系统为有效的博物馆/图书馆/档案室/库房环境的管理、监测、评估、调控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手段,能及时发现并抑制各种环境因素对文物/图书的危害作用,努力使文物/图书处于一个“稳定、洁净、安全”的存放环境;同时,也为来客建立一个“看得见”的绿色健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