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技术支持 > 大气污染防治遇瓶颈 环境监测管理再上议题 技术文章

大气污染防治遇瓶颈 环境监测管理再上议题

点击次数:1343  更新时间:2018-12-25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经进入深水区,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必须创新环境管理模式,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针对城市污染成因,坚持问题导向,治污。

目前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难题

自2017年成立28个跟踪研究团队,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进行驻点指导,提出“一市一策”大气污染综合解决方案以来,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2018年秋冬季“2+26”城PM2.5浓度与重污染天同比下降明显,均大幅超额完成了初定的下降15%-25%的目标。

不过到目前为止,大气污染防治中仍然存在一些难题需要解决,仍然存在一些治理上的盲区与未被重点关注但切实影响大气污染防治成效的方面需要进一步关注。

到目前为止随着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推进,农村环境问题开始日益突出;随着火电、钢铁、水泥等高架源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末端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但工艺过程无组织排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监控;当前多数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扬尘等面源污染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污染防治效果上来看,到目前大部分城市NO2浓度下降不明显,大部分城市O3浓度在逐年升高,大部分城市二次转化在细颗粒物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表明PM2.5浓度随逐年下降,但工业与机动车等排放的污染物仍然间接对PM2.5浓度造成较大影响),另外,今年自10月1日算起,有大部分城市PM10问题开始突显,在全国338城市当中PM2.5与PM10比值(PM2.5/PM10)同比变小城市有232个。

秋冬季的PM2.5/PM10

与2017年相比,2018年10月1日至12月20日PM2.5/PM10值多数城市同比下降,其中大同比下降43.42%,“2+26”城市中有23个城市出现同比下降。表明今年秋冬季PM10问题逐渐开始显现。

城市扬尘等面源污染程度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环境卫生水平密切相关,扬尘污染控制涉及多个管理部门。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就必须实现精细化管理,对各区所辖街道、乡镇污染源监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重点监督工地、渣土车、做好道路、背街小巷深度保洁,力争达到无浮土、切实可行有效的进行协调和管理。

精细化管理

通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不仅能够显著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而且有助于提高地方环境管理水平。目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随着新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和环境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地方生态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过程时,需要更加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随着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应由过去以城市建成区为重点,转变为全市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齐抓共管。同时,随着臭氧污染日益突出,应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多污染源、多途径综合控制,从而达到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协同控制的目的。

二是随着火电、钢铁、水泥等高架源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末端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但工艺过程无组织排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监控。建议通过梳理行业排放特征和工艺技术水平,开展行业全过程综合整治,从而减少工艺过程无组织排放。

三是当前多数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扬尘等面源污染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一方面,需要通过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水平,做好扬尘在线监测,提高扬尘等面源污染防控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干部考核、强化责任追究,从而实现城市环境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

具体来讲,在环卫、运输、工地控尘等领域多箭齐发,逐步建立扬尘精细化、化防控体系,进一步做精、做准、做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1>洒水降尘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一项重要治污举措,对提高空气质量起到很大作用。为此,在气温允许的情况下,应合理安排喷雾抑尘车,对裸露土地、道路、空地进行拉网式喷淋降尘。

2> 对市区及周边工地裸露土地、土堆进行苫盖,并对施工中的工地进行喷淋后作业,大限度发挥抑尘降尘作用。

3>在主次干道全面推行湿法保洁,减少路面二次扬尘。同时,可购置小型吸尘车,对人行道、墙边等死角厚积尘区域进行深度除尘,通过人工湿法作业与机械化除尘互补的方式,抑尘。

4>是注重大气污染精细化管理的科技支撑。随着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用地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持续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必须动态掌握城市大气污染源构成、污染特征等因素,识别不同季节主控污染物和主控污染源,需要通过开展动态污染来源解析、建立动态高分辨率排放清单、构建空气质量动态调控平台,从而为制定动态调控方案提供技术支撑。